2023年安徽省皖南名校中考基础落实化学试题(二)
一、
选择题(
本题1分
,
共12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瓷器打碎
B.
工厂炼铁C.
燃放烟花
D.
酿造美酒
2.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禁止向河流中乱扔垃圾
3.图表示的化学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
C.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4.
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B.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
2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原子总数不变
D.
该装置不可净化汽车尾气
5.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增强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感,松雷中学全体师生隆重举行了“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升旗仪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旗班队员迈着铿锵的步伐,护送着国旗到升旗台,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的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B.制造同学们所穿的运动服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C.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
D.无人机航拍所用的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而普通电池的负极为石墨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构建的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的物质是CO
2
,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形成温室效应
C.C点表示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D.D点表示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点对应的物质
8.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上述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9.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B.验证水的组成
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证明碳能和氧化铜反应
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小
插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C
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加入明矾,充分振荡,静置
D
鉴别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C.
探究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否生成了气体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二、
非选择
题(共
28
分)
13.(本题5分)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
2
CO
3
;
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
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4.(本题6分)实验室常用的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① 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
,b
② 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若在反应结束时未及时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可能发生的后果是
.
③ 某班级学生通过实验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甲
稀盐酸中放入粉末状碳酸钠
反应剧烈
产生大量气泡
选择
为原料最合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
稀盐酸中放入粉末状碳酸钙
丙
稀盐酸中放入块状碳酸钙
反应
上图中均可用于实验制取CO
2
的发生装置有
(填写上图字母序号)。检验CO
2
气体常用澄清石灰水,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
④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可以在装置E中制取氢气,反应中关闭活塞K,反应就会自行停止的原因是
。
⑤ 装置A~E中导气管都只伸出橡皮塞一点点的原因是
。
⑥ 某同学把足量蜡烛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2023年安徽皖南名校中考基础落实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