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A2024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
模拟
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
6
页,总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A
或
B
)。
3
.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O-16
Fe-56
Cu-64
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6
分)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
2024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
全球战塑。
”
下列认识或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
.加高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2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海水
B
.镁铝合金
C
.氯酸钾
D
.氦气
3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
B
.氯化钠
C
.水银
D
.干冰
4
.中国古诗词蕴含许多科学道理,下列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苏轼《石炭行》中
“
投泥泼水愈光明
”
是指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
和
两种可燃性气体
B
.《本草纲目拾遗》中述
“
粤中洋行有
舶
上铁丝,
……
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
……
,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
”
,
“
铁线粉
”
是铁锈,主要成分是
C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蕴含着草木燃烧的氧化反应,生成的草木灰可作为万物生长的肥料
D
.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蕴藏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
B
.
测溶液的
pH
C
.
称量固体药品
D
.
读液体示数
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B
.科学思维:
Al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所以
Fe
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等质量的
碘分别
加入
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
.科学态度与责任: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废杀虫剂属于有害垃圾
7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锥形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
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B
.红磷和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
O
2
浓度不同
C
.锥形瓶中的
NaOH
固体可以用熟石灰替换
D
.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平衡瓶
内外气压,防止空气污染
8
.小明在学习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推断中合理的是
A
.反应
①
中盐可选用
Na
2
SO
4
B
.反应
②
必须借助指示剂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C
.反应
③
有水生成
D
.反应
④
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4
分)二、填空及简答题(共
6
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计
26
分)
9
.
“
水循环
”“
氧循环
”
和
“
碳循环
”
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1)“
碳循环
”
和
“
碳中和
”
中的
“
碳
”
,含义
(填
“
相同
”
或
“
不相同
”
)。
(2)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
(3)
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据此推断
Y
的化学式为
。
(4)“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
描写的就是水循环。水
(填
“
属于
”
或
“
不属于
”
)营养素。
10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
化学与材料: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的基本材料不外乎木、钢材、铝材、塑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
化学与农业: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氯化铵(
)、磷矿粉
、硫酸钾(
)中,属于磷肥的是
。
(3)
化学与能源: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焦炉气等有用的物质。
煤属于
(填
“
可再生
”
或
“
不可再生
”
)能源。
(4)
化学与健康:海产品容易腐烂变质,
(填
“
能
”
或
“
不能
”
)用甲醛溶液浸泡防腐保鲜。
11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
“
面包
”
。
(1)
科学家研制出
“TM-
LiH
”
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化学名称)。
②
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
(填符号)。
③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二氧化碳到淀粉
试卷解析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全真模拟(五)-(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