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漳州市乙丙级
联盟校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
A.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
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D.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
“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
可知,题干中内容描述的是古代各个文明在其各自范围内基本独立发展,体现的是人类最初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
C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独立发展,而非交流与碰撞中发展,排除
A
项;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的多元特征,并未描述及强调其一体性特征,排除
B
项;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是得益于海洋而发展,而非大河流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有学者认为:农业产生后才开始进行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状态,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地改造自然,从自然的奴隶发展为自然的主人。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此,该学者强调了
A.
社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
B.
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性
C.
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D.
农业发展推动国家产生
【答案】
C
【解析】结合题干
“
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
可知,这种观点认为农业产生后,才有人类社会,实际上人类社会在于农业出现,因此这种观点是强调农业对人类文明的积极影响,
C
项正确;根据材料
“
农业产生后才开始进行社会生产
”
可知,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先有农业后有社会生产,材料只是交代农业和社会生产的先后没有交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农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没有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
性,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农业发展推动国家产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印度文化论》中写道:
“
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与刹帝利有着十分尊贵
的
身份,并不会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而后三个种姓则天生带有维持社会运转的责任,对于他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乙丙级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