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2023—2024
学年九年级第四次学情评估
历史试卷(部编版)
本试卷分卷
Ⅰ
和卷
Ⅱ
两部分;卷
Ⅰ
为选择题,卷
Ⅱ
为非选择题。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卷
Ⅰ
(选择题,共
50
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1862
年
8
月
22
日,林肯在一封信中提到:
“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
⋯⋯
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
这说明林肯致力于(
)
A
.维护联邦统一
B
.解放黑人奴隶
C
.发展美国经济
D
.争取国家独立
2
.
“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
最早对上述问题
作出
科学解答的是(
)
A
.达尔文
B
.
牛顿
C
.巴尔扎克
D
.贝多芬
3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
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
)
A
.影响
B
.背景
C
.进程
D
.结果
4
.《全球通史》对下图有如下描述:
“1943
年
2
月,苏联人接受了
12
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
”
说明该战役(
)
A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5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
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
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
)
A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B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C
.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
D
.认识世界发展趋势
6
.
“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
……
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倒塌了。
”
材料中
“
红色帝国大厦
”
的根本原因是(
)
A
.戈尔巴乔夫改革
B
.苏联模式的弊端
C
.赫鲁晓夫改革
D
.八一九事件
7
.
1945
年,联合国成立。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1948-2018
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进行了
71
项,完成了
57
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这体现了联合国(
)
A
.成立背景
B
.主要宗旨
C
.成立过程
D
.机构设置
8
.参与研制和生产
“
空中客车
”
飞机的除法国企业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企业。这种现象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
.多样化
B
.多元化
C
.信息化
D
.全球化
9
.作为一名解放者,他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时间表:
34
年的准备,
10
年的行动,
28
年的流亡。他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是(
)
A
.圣马丁
B
.华盛顿
C
.卡德纳斯
D
.拿破仑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
……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工人的数目从
1865
年的
381000
人上升到
1890
年
1020000
人
……”
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
.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
.使俄国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D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
1863
年,
23
岁的伊藤博文途经上海去英国留学,目睹了黄浦江上洋人桅杆林立的坚船利炮,也体验了英国的物质文明,逐渐认识到仅仅凭着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
“
攘夷
”
,绝非上策。鉴于其所见,归国后他极力主张(
)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废除武士特权
D
.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技术
12
.下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期战争的破坏
B
.农业人口的缺乏
C
.人力生产的
不足
D
.工业化持续推进
13
.
“
从
1860
年到
1910
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和脏乱,相继搬进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
”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城市的主要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种族矛盾激化
C
.贫富分化加剧
D
.自然资源浪费
14
.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尔干地区就早以因为国家间的对立和局部战争而四分五裂了,而
1914
年
6
月刺杀那个寂寂无名的奥匈帝国皇储的行动,不过是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C
.来克星顿枪声
D
.凡尔登战役
15
.阿图尔
·
奥地利将
解释分析河北保定市定州英才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