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2025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
1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按照不同的科学用途,可分为专用研究装置、公共实验平台和公益基础设施三大类,该标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设施的内涵、分类、目标领域一直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在演变。
“
十四五
”
规划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划分为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和民生改善型四大类。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防止
“
舍近求远
”“
脱实向虚
”
,应加强建设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多可以归为前瞻引领型,以世界科技前沿为导向,承担
“
从
0
到
1
”
的基础研究任务,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致力于解决国家安全瓶颈问题和追求基础科学研究前沿。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以技术突破、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产生实际的经济、社会或政策效益的设施,通常是针对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或装备所面临的技术突破难、试验验证环境匮乏等产业化困境而建设,兼具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双重功能,能为多个领域的用户提供实验平台和测试手段,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关键领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发展。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增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能力,正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
(摘编自黄从利等《加强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能力》)
材料二:
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平台,大科学装置既是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日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原始创新的国之利器。大科学装置无论是在规划和建设、运营和维护、使用和开发等阶段,都会得到不同的创新产出成果,这些成果通过及时的转化便可能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阐明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的基本路径,是产业化实践落地的重要前提。
大科学装置从规划和建设、运营和维护、使用和开发乃至退出服役等各阶段,都存在极富市场价值的产业化机会,把握和运用好这些机会,在建设运行大科学装置的同时,积极推进其产业化建设,就有可能事半功倍,进一步发挥大科学
【语文】重庆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