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12
月统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一
游客在武夷山
九曲溪乘竹筏
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
M
点和玉女峰附近的
N
点,如图所示。已知该游客从
M
点漂流到
N
点的轨迹长度约为
5.4 km
,用时
1 h
,
M
、
N
间的直线距离为
1.8 km
,则从
M
点漂流到
N
点的过程中( )
A.
该游客的位移大小约为
5.4 km
B.
该游客的平均速率大小为
1.5 m/s
C.
研究该游客的划桨动作时能把他看成质点
D.
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为
0
【答案】
B
【解析】
A
.该游客的位移指的是从
M
点漂流到
N
点的有向线段,故位移大小为
1.8km
,故
A
错误;
B
.从
M
点漂流到
N
点的路程为
5.4km
,用时
1h
,则平均速率为该游客的平均速率大小为
故
B
正确;
C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不考虑形状和大小的点叫质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
很
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本题中研究该游客的划桨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故
C
错误;
D
.以玉女峰为参考系,所乘竹筏的平均速度为
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也为
1.8km/h
,故
D
错误。
故选
B
。
2.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瞬时速度
定义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
C.
质点、合力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物体在做落体运动时,速度
v
与位移
x
成正比
【答案】
B
【解析】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A
错误;
B
.瞬时速度的定义
,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故
B
正确;
C
.质点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理想化物理模型、合力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
C
错误;
D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物体在做落体运动时,速度
v
与时间
t
成正比,故
D
错误。
故选
B
。
3. 2023
年
10
月
31
日,
“
神舟十六号
”
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假设返回舱软着陆过程可视为竖直下落,着陆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按
的规律变化(不考虑返回
舱反弹
情况),由此可知,在软着陆过程中( )
A.
返回舱的初速度为
B.
返回舱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返回舱的位移在不断减小
D.
(物理试题试卷)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文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