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年 格式: DOCX   17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8   浏览:1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四川省雅安市 2025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个科学家的笔记》中写道:“如果不能被传播,那么科学中的任何结论对社会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 的确,科学必须要求传播。这里的传播至少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同行之间的传播,另一个则是向外进行的科普。因此,科学传播可以界定为在确定和理解受众的基础上,将要传播的科技信息置入特定的框架之内,并借助特定的途径和媒介,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基于不同的受众和目标,这个层次是有差异的,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至少包括确定什么是有效的信息,如何让不同的受众参与进来,如何让科学的声音被听到等等。 行业间的传播,指的是科学家把在实验室里产生出来的“硬核”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并因而对同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由于科学共同体自身的出版机制,复杂的排版及专业术语,因而这种传播有着自己特定的边界和范围,其封闭性的话语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方言”。 当然,行业间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面向外行的普及,比如大众科普中经常用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但从传播是一个过程这个角度来说,面向外行的普及,所涉及的问题要比行业传播多得多。比如如何在尊重科学规范及公众认知方式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的前沿传播转化为外行可以运用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较于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不可或缺,因为公众实际上接触到的科学总量一定会超过任何个体可以掌握的科学总量,并且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还会左右他们对科学信息的态度,甚至产生偏见。 (摘编自《科学必然要被传播》) 材料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演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不仅能阅读所接触到的信息,而且还会评论、分享、推荐,甚至基于这些信息生产以及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对科普来说,这一方面是机遇,因为通过评论、分享和再创作扩大了相关信息传播的广度;另一方面是挑战,因为一旦他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存在科学上的错误,就会影响到公众对科学的认知,甚至还有营销号会借机“擦边”夹带私货。 过去,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需要经过媒体的“把关”,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信息绕过了媒体的“斡旋”,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从科普的角度来说,这就更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过程 中加强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增加科普作品的供给、开设科普专区等措施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