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河南省 格式: DOCX   17页   下载:1   时间:2025-06-26   浏览:17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河南省部分学校 2025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 72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多元一体 ” 文明格局的关键是 “ 一体 ” ,从 “ 多元 ” 走向 “ 一体 ” ,实际上就是以中原为中心文明格局的确立,也就是 “ 中国 ” 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学术界有关 “ 最早的中国 ” 讨论很多,争议也很大,需要加以特别地分析。 所谓 “ 最早的中国 ” ,核心要素有三:一是国,二是中,三是最早。三者之中,某一遗址或文化是否已经进入 “ 国 ” 的阶段,有具体可视的考古材料为依据;其年代是否为 “ 最早 ” ,这是考古学上的相对年代问题,都不难判断。唯有是否为 “ 中 ” ,因为纯属观念上的认同,未必一定见诸考古实物,因此最难识别。 众所周知,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 “ 宅兹中或 ” 是迄今所见最早的 “ 中国 ” 表述,这应该是我们讨论 “ 最早的中国 ” 的出发点。那么在何尊之前,有无 “ 中国 ” 观念?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点从西周初年周人对成周的称呼上即可证明。在文献中,除了称成周为 “ 中国 ”“ 中土 ” ,周人也称成周为 “ 东国 ” 和 “ 东土 ” 。既称 “ 中 ” ,又称 “ 东 ” ,岂不矛盾?其实并不矛盾,称成周为 “ 东国 ” 和 “ 东土 ” ,这是地理概念,因为周人兴起于关中,习惯上自称其居地为 “ 西土 ” ,其人为 “ 西土人 ” 或 “ 西土之人 ” ,成周在东,自然是 “ 东国 ” 或 “ 东土 ” 。 成周称 “ 中国 ” 和 “ 中土 ” ,则是文化概念,完全是因为这里本是 “ 有夏之居 ” ,久有 “ 中国 ” 的成说。《史记 • 周本纪》说得很清楚,周公之所以选择在此地营建洛邑,一是因为这里曾经是 “ 居九鼎 ” 的故地,二是因为此乃 “ 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 。我们都知道, “ 九鼎 ” 是夏王朝奠定政治正统的象征物,而四方入贡的传统也源自大禹的 “ 任土作贡 ” 。 因此,成周 “ 中国 ” 说,不是武王、周公兄弟的新发明,而是周人对夏商王朝政治传统的认同和继承,说明 “ 中国 ” 和 “ 夏 ” 是密不可分的,无 “ 夏 ” 则无所谓 “ 中国 ” 。成 周 “ 中国 ” 说,标志着 “ 中国 ” 是超越族属的政治正统,是夏、商、周三族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也是他们作为执政者对自身文明高度的自我标榜。正因为 “ 中国 ” 的这种政治和文化属性,这一称谓是可以随着政治实力的增减而转移的,原本力量弱小、被商人役使的 “ 西土之人 ” ——周人,在殷周鼎革之后,也每每以 “ 中国 ” 自诩,陶醉于 “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主张 “
【语文】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