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
2025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墨子不仅认识到宇宙及其中的万物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且他还认识到人在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使之为人类自身服务。墨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具有认识能力,能够求取知识。他指出:
“
生,刑(形)与知处也
”
,
“
知,材也
”
,即人的生命力在于形体与知识的统一,求取知识是人的本能。离开了知识的单纯形体,在墨子看来,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那么,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呢?墨子总结了三条基本途径:
“
知,闻、说、亲。
”
也就是说,知识来源于闻知、说知和亲知。
科学同其他任何知识一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时代的人,总是要首先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前进。否则,一个人的才能再强,不汲取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靠孤身奋斗,一切从头做起,充其量也只能像原始人那样生活。墨子非常重视知识的继承性,一再强调要学习前人的东西。他反对当时存在的
“
学之无益
”
的论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
“
学之益也
”
的主张。
从亲身的经验中,墨子把闻知分为传闻和亲闻,
“
闻,传、亲
”
。但不管是传闻还是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强调
“
闻,耳之聪也
”
,
“
循所闻而得其义,心之察也
”
。单纯地听闻、承受,得到的仅是别人的知识,最多只能起到保存知识的作用。而在听闻、承受之后,以心察之,
“
循所闻而得其义
”
,才能把别人的知识作为自己前进的基础,从而使知识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墨子的闻知的要义不是消极地承受,而是积极地进取。例如,木工出身的墨子,他从传闻和亲闻中,得到了
“
为圆以规
”
的经验知识,并
“
循所闻而得其义
”
,抽象出了
“
圆,一中同长也
”
的认识,并以此为法则,
“
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
”
,
“
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
”
。这样,墨子关于圆的认识,就较前人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例如,由自己所接触到的火是热的,则可知
“
火热
”
,
“
非以火之热我有
”
,进而推论到一切的火都是热的;圆是
“
一中同长
”
,可推知所有的
“
一中同长
”
者都是圆的。同时,说知还可由已知之知识而推
【语文】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