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
2025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火,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南非的斯瓦特兰洞穴考古发掘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线索。在该洞穴埋藏最深也是最早的堆积层中,我们找不到积碳,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人类用火的证据。在这一层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型猫科动物的完整骸骨,还有许多零散的骨头碎片,上面带有牙齿的咬痕,其中就包括直立人的骨骼残骸。往上走,到了较后期的堆积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积碳,积碳是因不完全燃烧而形成的沉积物,这是人类用火的证据。而在这一堆积层中,所发掘出的是直立人的完整骸骨,还有其他各种哺乳类、爬行类和鸟类动物的零碎残骸,其中包括被啃咬过的大型猫科动物的骨头,为数还不少。由此观之,洞穴
“
所有权
”
的转移,以及谁吃、谁又被吃的角色变化,都生动地证明了火的威力。
火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又最伟大的
“
工具
”
,用火是人类独有的行为,使用火可以重塑自然世界。然而,
“
工具
”
也许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字眼:不同于一把没有生命的刀具,火有自己的
“
生命
”
。即便时至今日,火至多是一种
“
部分驯化物
”
,经常不请自来,若不加以谨慎看管,它随时可能脱离控制。
人类用火的证据,至少可以追溯至四十万年之前。人类用火带来的巨大影响,远非后面驯化植物或动物所能比及。人类手中的火是地貌景观的
“
设计师
”
,但为何这一观点在我们过去的历史叙述中并未留下应有的记录呢?原因很可能是火的力量是在数十万年的历程中扩展开来的,而完成这一过程又是在
“
未开化
”
的阶段。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注意到自然界的野火能够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野火清除了旧有的植被,火熄灭后,会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种子、浆果等,最重要的是,野火熄灭后,新长出的草地又会吸引食草动物前来觅食,而这些食草动物正是人类的猎物。北美的原住民懂得用火去整饰地貌景观,招引麋鹿、海狸、野兔等,最后将这些猎物擒获。也就是说,他们首先精心创造出一片
“
栖息地
”
,引诱猎物前来,把猎物收入囊中,这也就代表着某种
“
丰收
”
,只不过对象是他们有意识吸引而至的。如此看来,早期的人类不仅用火改变地貌景观,而且他们还懂得用火去捕捉猎物。在火被驯化后,人类为张罗一餐所要奔波的半径范围,也就大大缩小了。这就为人类逐渐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奠定了基础。
火可用于烹
(语文试题试卷)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