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三试卷 高三地理下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智学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月考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3年 湖北省 格式: DOCX   7页   下载:5172   时间:2024-03-04   浏览:17478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智学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1页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智学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年 春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三月联合检测 ” 高二三月联考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黑海渔业资源丰富。暖水性食肉鱼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规律性洄游。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 1 . 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是 ( ) A . 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 B . 冬季,海域面积小,陆地人类活动频繁,气温高,蒸发量大 C . 冬季,受西风带和锋面气旋控制,带来充足低纬度海洋水汽 D . 冬季,气温低,水汽不易凝结,空气湿度大 2 . 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存在密度流,洋流流向及主要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 ) A . 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 —— 马尔马拉海有大量河流注入,密度小 B . 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 —— 马尔马拉海夏季高温少雨,蒸发强,密度大 C . 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 —— 爱琴海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密度小 D . 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 —— 爱琴海与外海盐分交换密切,密度大 3 . 暖水性食肉鱼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对应的季节为 (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伊犁河谷为一相对沉降的山间谷地,谷地两侧海拔 在1200m — 2100m 地区降雨量充足,可 在800m m 以上。下图为伊犁河谷位置,下表为伊犁河谷北坡垂直地带植被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坡上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在海 拔1200m 附近。 海拔/m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 腐殖质厚度/cm 1600 ~ 2100 山地草原 栗钙土 丘陵土 10 ~ 30 1200 ~ 1600 甲 暗栗钙土 山地黄土 >30 <1200 荒漠草原 灰钙土 黄土 5 ~ 15 4 . 婆罗科努山北坡1200m — 1600m范围内甲植被类型为 ( ) A . 山地草甸 B . 高山荒漠 C . 常绿阔叶林 D . 落叶阔叶林 5 . 伊犁河谷北坡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 ( ) A . 灌丛种类丰富 B . 短命植物匍匐生长 C .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 . 夏季淋溶作用显著 6 . 关于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在海拔1200m以上下降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 ①1200m以上积雪厚度较大,有较强的积雪保温作用 ②地形原因导致逆温现象显著,1200m以上气温较高 ③1200米以上植被覆盖率高,对土壤有保温作用 ④1200米以上土层深厚疏松,有利于土壤冬季保持低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科学研究发现,在地球大气层内有一些带状的强烈水汽输送结构,其长度是宽度的数倍,如同一条横亘天空的巨大河流,被形象的称为 “ 大气河 ” 。 2019年2月5日 ,在北太平洋洋面上,出现了一次气旋伴随的大气河水汽输送现象。图为当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阴影部分为大气河分布区 ) 。 7 . 与图中甲点相比,此时乙点 ( ) ①风速小 ②风速大 ③气压低 ④气压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8 . 有利于 “ 大气河 ” 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 A . 暖气团内部 B . 冷气团内部 C . 高压脊部位 D . 低压槽部位 9 . 关于大气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大气河水汽来源为中低纬海区 B . 大气河现象出现在平流层 C . 气象部门可通过GNSS技术进行观测 D . 美国西部山地不会加剧大气河对当地的影响 土壤固碳是指土壤环境中的生物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成有机碳固定在土壤中,主要以生物残体、腐殖质等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 ( 0 ~ 10cm ) 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 2 ) 。 10 . 关于山脊 和山谷有机碳密度大小,表述正确的是 ( ) A . 山脊大于山谷 B . 山脊小于山谷 C . 两者密度相似 D . 两者密度无规律 11 . 造成当地不同地形有机碳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植被密度 B . 地形坡度 C . 生物死亡率 D . 土壤厚 度 12 . 关于增强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表述错误的是 ( ) A . 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 B . 加强森林抚育与管理,促进植被更新 C . 加强森林保护,严禁砍伐森林植被 D . 丰富植被类型,增强植物群落稳定性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和颗粒的沉积物。 13 . 与当地水系演化过程相关的是 ( ) ①当地地势东高西低 ②地处板块交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智学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