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
“
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
”
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
Ⅰ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
“
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
“
文明一开始的时候
”
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②
“
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
”
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的发展
③
“
积累的劳动
”
与
“
直接的劳动
”
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④
“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
表明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故
①
表述错误。
②
:
马克思认为,社会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矛盾和对抗中发展起来的,
“
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
”
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故
②
正确。
③
:
直接劳动是劳动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而积累劳动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
积累的劳动
”
与
“
直接的劳动
”
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故
③
正确。
④
:
“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
揭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
④
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
C
。
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述材料可以论证的观点是(
)
①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政治试题试卷)2025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