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
2024
-
2025
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易经》中说: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这说明道和器是相对的。道是否可以脱离器而存在?当然是不能的。用现代汉语表述的话,道就是规律,道就是秩序,道就是道德,也意味着境界。道无处不在,道是万物承载的根本。器又是什么呢?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是具体的、可描述的东西,是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的关系一定是
“
道在器中,以道御器
”
。只有做到以道驭器,才能长久。
(摘编自王守常《道与器:中国哲学的智慧》)
材料二:
目前,人类文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人机之辨。人类如何有效驾驭新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命题,中国传统哲学由于其迥异于西方的路径,将有机会为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提供东方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科技是中华文明的弱项,虽然也取得过科技上的辉煌成就。因为中华文明重心在于社会生活,传统文明并未发展出系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科技成果更多偏重于实用,科技在文明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次要位置。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道先器后,道体器用,科技属于器层面,不但在哲学上属于次级范畴,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也处于辅助地位,服务于道的显用。这种道先器后的观念,无疑制约了传统社会科技的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人认识到器物对于促进文明发展一日千里的作用,改变了传统道先器后的认知,科技得到高度崇敬,科技创新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到了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道器概念,要使得人类文明从科技至上到科技向善,根本上需要依靠以道驭器。所以,要回答人机之辨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回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器之辨。
罗素曾对中西文明做了深刻比较,他说: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人们一定希望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当然,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没有看到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是科技至上成为世界性的文化。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不能只是科技进步,而是需要科技和道德双重驱动。道德缺失是任何科技、制度难以弥补的,是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危机的根源所在,西方社会并没有找到能够解决现代社会世俗化后的道德困境问题,并没有找到
“
上帝死了
”
这个问题的根本答案,而道德说教往往只是为精致利己主义提供了外部包装。现代文明的一个巨大
【语文】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