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
2023-2024
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化学
化学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
1~8
题每小题
1.5
分,
9~12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
瑰宝。手工制墨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环节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灯炼制黑烟
B
.搅拌研磨黑烟
C
.按压墨条成形
D
.天然晾干墨条
2
.
2023
年
“
世界环境日
”
中国的主题为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A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
.节约用水用电
C
.直接排放工厂废气
D
.填埋废旧电池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同学们从
“
宏观
—
微观
—
符号
”
等角度认识了物质。请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
2
个氦原子:
He
2
B
.二氧化氮分子:
N
2
O
C
.高锰酸钾:
D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4
.下面是从性质、类别、构成、变化等角度认识微观粒子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5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超高纯度的纳米芯片,该芯片中含有镓元素和锗元素。下图是这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镓属于金属元素
B
.镓元素的符号为
Ga
C
.锗原子的中子数为
32
D
.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2.63
6
.奥司他韦
(
)
是一种治疗流感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B
.奥司他韦分子由
50
个原子构成
C
.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6
7
.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B
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
CO
2
CO
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
SO
2
含量
SO
2
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A
.
A
B
.
B
C
.
C
D
.
D
8
.下列基于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滤纸过滤河水后,滤液仍浑浊,说明滤纸一定破损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C
.向生石灰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化学反应均放热
D
.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
O
2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证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0
.
“
人造树叶
”
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
CO
2
和
H
2
O
在
“
人造树叶
”
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由图可知,
乙醇的化学式为
C
2
H
5
OH
C
.参加反应的
CO
2
和
H
2
O
的分子个数比为
3
:
2
D
.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
O₂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
A
分离
C
和
CuO
高温加热
B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C
除去
CO
2
中的
CO
点燃混合气体
D
验证某气体为
O
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A
.
A
B
.
B
C
.
C
D
.
D
12
.某小组用图
1
的装置探究
CO₂
的化学性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等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满
CO
2
的锥形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0~15s
,压强迅速上升是因为向锥形瓶中注入了液体
B
.
100s
时,实验
c
中锥形瓶内的
CO
2
已经被完全吸收
C
.实验
a
中反应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
D
.对比三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
2
的效果最好
二、非选择题
(
共
4
题,共
30
分
)
13
.某小组以
“
气体制备
”
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
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仪器
a
的名称是。
②
甲同学选用装置
A
制备
O
2
,化学方程式为。欲收集一瓶干燥的
O
2
,收集装置最好选用(填序号)。
③
乙同学选用装置
B
制备
CO
2
,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填
“m”
或
“n”
)位置。实验室制备
CO
2
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跨学科实践:
用下图的自制
“
制氧机
”
制备
O
2
。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
Na
2
CO
3
和
H
2
O
2
;
Na
2
CO
3
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
①
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②
右瓶中水的作用是(写一个即可)。
14
.同学们利用图
1
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1)
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说明水由组成。
(2)
某小组探究不同电极材料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电极材料
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mL
)
体积比
正极
负极
1
铂
5.0
10.2
0.98
:
2
2
铜
4.8
10.7
0.90
:
2
3
碳棒
3.2
10.4
0.62
:
2
【提出问题】实验
3
中,正
2024年广东深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