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年 河南省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8   浏览:17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河南省焦作市 2025 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乐的精神是和、静、乐、仁、爱、道志,情之不可变;礼的精神是序、节、中、文、理、义、敬、节事,理之不可易。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 “ 和 ” 字统摄,礼的许多属性都可以 “ 序 ” 字统摄。 这 “ 和 ” 与 “ 序 ” 两个观念真是伟大。先说和。欧洲第一位写伦理学专书的亚里士多德就以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是 “ 不受阻挠的活动 ” ,他所谓 “ 活动 ” 意指人性的生发,所谓 “ 不受阻挠 ” 可以解作 “ 自由 ” ,也可以解作 “ 和谐 ” 。欧洲人谈人生幸福,多偏重 “ 自由 ” 观念,其实与其说自由,不如说和谐,因为彼此自由可互相冲突,而和谐是化除冲突后的自由。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人生来有理智、情感、意志、欲念。这些心理机能性质各异,趋向不同,在普通生活中常起冲突。不仅情理可以失调,志欲虽趋一致,就是同一心理机构,未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理与理可以冲突;未到清明在躬的境界,情与情可以冲突,至于意志分歧,欲念驳杂,尤其是常有之事。一个人内部自行分家吵闹,愁苦由此起,心理变态由此起,罪恶行为也由此起。所以无论从心理卫生的观点看,或是从伦理学的观点看,一个人都需要内心和谐;内心和谐,他才可以是健康的人,才可以是善人,也才可以是幸福的人。社会也是如此。社会所需要的冲突也必终以和谐为目的,一个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的社会。 “ 和 ” 是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胜境,而达到这个胜境的路径是 “ 序 ” 。和的意义源于音乐,就拿音乐来说, “ 声成文,谓之音 ” ,一曲乐调本是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声音配合起来的,音乐和谐与不和谐,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音乐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它的成就在形式,而形式之所以为形式,可因其具有条理秩序,即中国语所谓 “ 文 ” 。就一个人的内心来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来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世间决没有一个无 “ 序 ” 而能 “ 和 ” 的现象。 “ 和 ” 是乐的精神, “ 序 ” 是礼的精神。 “ 序 ” 是 “ 和 ” 的条件,所以乐之中有礼。《乐记》说得好: “ 乐者通伦理者也 ”“ 知乐则几于礼矣 ” 。先秦儒家中,荀子最精于诗礼,也见到这个道理,他说: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