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模拟 历史试卷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教师用卷.docx

2025年 江苏省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6-04   浏览:65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教师用卷.docx 第1页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教师用卷.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5 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25 分。 1 .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下面典籍中的记载反映出他们的共同智慧是(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墨子•七患》 A. 顺应自然 B. 以民为本 C. 以德治国 D. 尚贤节俭 【答案】 B 【解析】 《道德经》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论语》中“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表明治理国家要让百姓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以及百姓的信任;《孟子》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体现了统治者要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忧为忧;《墨子》中“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指出五谷是百姓所仰仗的,也是君主用以供养自己的,这些都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B 正确。“顺应自然”是道家老子的思想,强调遵循自然规律,题干中只有《道德经》的记载与之相关,其他典籍记载未体现, A 错误。“以德治国”主要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题干中只有《论语》的部分内容与之相关,其他典籍记载未体现, C 错误。“尚贤节俭”是墨家墨子的思想,题干中只有《墨子》的部分内容与之相关,其他典籍记载未体现, D 错误。 故选: B 。 本题通过展示《道德经》《论语》《孟子》《墨子》中的相关记载,考查对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共同点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历史证明,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域辽阔,若是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政权,必须要使自己的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且中原人数众多,如果不学习汉文化,是无法在中原如此宽阔的地域及众多的人群中立足的。为此(  ) A. 秦始皇北击匈奴 B. 汉武帝罢黜百家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唐太宗和同一家 【答案】 C 【解析】 A. 秦始皇北击匈奴,主要是军事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目的是维护秦朝边境安全,并非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并融入中原文化,排除 A 项。 B. 汉武帝罢黜百家,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措施,通过尊崇儒术来统一思想,和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没有关系,排除 B 项。 C.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教师用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