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12
月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
道试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北京人复原头像
B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
.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D
.历史学家的著述
2
.下列图片中
,
反映出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3
.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
.
禹建立夏朝
B
.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
.汤战胜
桀
D
.盘庚迁都到殷
4
.下图是汉字
“
鱼
”
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全来源于象形字
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5
.七年级历史老师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特意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有关这段历史的成语,
某组同学
收集到以下这些: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退避三舍等。根据以上成语,可以看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
.民不聊生
B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
.生产力在飞速发展
D
.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6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耕织
C
.废除旧贵族制度
D
.建立县制
7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春秋时期修建
②
位于岷江上
③
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
消除水患
,
灌溉农田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8
.
“
(胜、吴广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
”
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
)
A
.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B
.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C
.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
D
.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9
.《汉书
·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
。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B
.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C
.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10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
10
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
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继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A
.统治者实行暴政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诸侯割据一方
11
.西汉时形成的沟通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
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
.长安
→
河西走廊
→
中亚、西亚
→
今新疆
境内
→
大秦
B
.长安
→
河西走廊
→
今新疆
境内
→
中亚、西亚
→
大秦
C
.洛阳
→
河西走廊
→
中亚、西亚
→
今新疆
境内
→
大秦
D
.洛阳
→
中亚、西亚
→
河西走廊
→
今新疆
境内
→
大秦
12
.
华佗是亳州中药材产业、中药材文化的一个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
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
制成
“
麻沸散
”
③
提出
“
治未病
”
理论
④
编制
“
五禽戏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36
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A
大禹治水像
图
B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
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图
A
人物建立了
王朝;后来,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
(
制度
)
;商王盘庚时将都城
迁到图
B
中的
①
(
地名
)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
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灭掉商朝。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政治智慧?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
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
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
依据材料
一
,指出
“
熠熠生辉
”
的局面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图
A
孔子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摘编自《论语
·
颜渊》
(2)
图
A
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依据材料二
陕西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