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京市高考历史拟模试卷
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
这里所指的
“
一成不变之观
”
是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儒家传统道德
D.
法家治国精髓
2
.
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
37
人、传马
40
匹和传车
10
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
300
千米的地面上有
9
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
“
郡当西域空道,案展置九所
……”
的记录。这有利于( )
A.
古代官方的行政机构的加强
B.
国家政令统一
C.
古代地方的基层治理的强化
D.
丝绸之路开辟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虽然搬用魏晋的门阀制度,但在实际政务中,孝文帝更为注重的是才能。这主要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
民族融合不断发展
B.
贵族政治转为官僚政治
C.
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D.
选官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4
.
明朝后期开始
,
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
,
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
,
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介绍到欧洲
,
欧洲学者称之为
“
一次相互的启蒙
”
。这表明当时
()
A.
“
中学西传
”
与
“
西学东渐
”
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
相互的启蒙
”
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5
.
明朝自永乐年间开始,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前来归附之人赐封官职,没有姓氏者赐予汉族姓氏,这些人成为明朝时期独特的
“
达官
”
群体。此外还在官职授予、俸禄供养以及生活赏赐等方面,给与他们优于汉族官员的待遇。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升少数民族地位
B.
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
开发边疆落后地区
D.
促进民族之间融合
6
.
1701
年,英国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
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议会还对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等事件进行了合法追认。这表明(
)
A.
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B.
资产阶级真正确立了统治
C.
英国国王实属虚君
D.
天主教会被驱逐出英国
7
.
谭嗣同曾说:
“
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
”
其言论意在强调( )
A.
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B.
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
C.
改革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D.
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8
.
如
图反映的战争是( )
A.
甲午战争
B.
北伐战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