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
分。
1
.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
D.
孙武
2
.
2018
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
军机大臣
D.
太尉
3
.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此书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4
.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下各项不属于五四运动重要成果的是( )
A.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
罢免卖国贼职务
C.
废除了“二十一条”
D.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5
.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A.
B.
C.
D.
6
.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A.
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
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
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
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7
.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其中,“三改”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
①农业
②工业
③交通业
④手工业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8
.
2018
年
4
月
12
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
北海舰队
B.
南海舰队
C.
华东军区海军
D.
东海舰队
9
.
大河流城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与古巴比伦文明有关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狮身人面像
C.
种姓制度
D.
司母戊鼎
10
.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
①解决技术难题
②积累原始资本
③提供工业原料
④开拓海外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
“当日本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包括(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
③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提倡“文明开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二战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A.
成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
召开雅尔塔会议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6
分。
13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
戊戊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
依据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
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4
.
17
、
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
(1)
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
材料二: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
2019年青海中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