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原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
.
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整合信息。下面思维导图最适合来说明
( )
A.
宋太祖加强君权
B.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
朱元璋强化皇权
D.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
.
朱元璋为基层地方官员制定三十一项《到任须知》,一方面帮助地方官员治理基层社会,另一方面让地方耆宿
(
年老资深德高望重的人
)
、里老来监督地方官,互为牵制。朱元璋制定《到任须知》的根本目的是
( )
A.
规范官员权力
B.
强化社会治理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完善政府机构
3
.
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命题范围局限在
“
四书
”“
五经
”
中,考生答题议论的内容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并模仿古人语气
“
代圣人立言
”
。这表明明朝
( )
A.
考试内容简单
B.
士人思想活跃
C.
思想专制加强
D.
文化繁荣发展
4
.
明朝前期,中央政府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袭扰,威逼北京。明朝中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关系,在边镇开设互市场所,允许边民自相贸易,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
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
重修长城削弱了边境的防御力量
C.
明朝政府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间和睦相处
5
.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这些著作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促使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C.
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
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6
.
卫所制是明代的军事制度,卫是卫所制下最高的军事战术单位。下表
是明朝初年部分沿海地区设置卫所的情况,这些卫所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驻地
山东沿海
浙江沿海
福建沿海
广东沿海
卫的数量
11
卫
14
卫
9
卫
8
卫
A.
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防范蒙古人南下
C.
抵御英国的殖民扩张
D.
抗击倭寇的骚扰
7
.
对联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与下面对联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
荐热血拼身守土,龙船震鼓鼙,敢令重洋倭寇灭;
展素心无意封侯,虎胆卫家国,但祈万里海波平。
A.
岳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8
.
明朝末年,皇族、宦官、官僚、地主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
“
近来田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
”
,贫者
“
无立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