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八年级历史(三)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
道试题,每题
2
分,计
24
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如下表格中
★
处的内容应该是(
)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
.石达开出走
B
.定都天京
C
.颁布《资政新篇》
D
.浦口、三河大捷
2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
“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
下列选项符合此观点的是
(
)
A
.清政府拒绝用改革挽救统治危机
B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被完全废除
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
D
.百日维新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3
.如图是《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统计的
1890—1898
年间,各大媒体宣传
“
维新
”
一词的数量统计示意图,对此你可以解读出(
)
A
.
“
民主、科学
”
思想深入人心
B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思想开始出现
C
.
“
三民主义
”
思想启发诱导
D
.
“
变法、图强
”
思想传播日益广泛
4
.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其权力,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①
发动北伐
②
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
临时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④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5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
)
A
.背景
B
.主张
C
.内容
D
.影响
6
.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近代化的探索
C
.侵略与反抗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
.
“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
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
“
家
”
在(
)
A
.井冈山
B
.瑞金
C
.延安
D
.西柏坡
8
.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缺少经验,无可避免地效法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具体做法,都没有取得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失败中找到了正确道路。
”
这里的
“
正确道路
”
是指(
)
A
.发动城市暴动,推翻民国统治
B
.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
.进行改革开放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9
.如图是某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
)
1.
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毛泽东同志增选为常委。
2.
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
左
”
的错误。
3.
取消
“
三人团
”
,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10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
“
兵民是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
”
。毛泽东意在强调抗日战争(
)
A
.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B
.要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C
.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
D
.要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
11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曾发布一份文件宣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该文件最有可能出自(
)
A
.
“
八一宣言
”
B
.瓦窑堡会议决议
C
.中共七大通过的政治路线
D
.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2
.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其中,
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36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道试题,计
36
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梦】
材料一
【君主立宪梦】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梁启超《变法通议》【民主共和梦】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
“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
——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
材料一中图
A
所示人物是
,他是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