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殷墟被列为中国
20
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20
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2017
年
10
月
30
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叠加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其重要性无以复加,是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殷墟甲骨文主要是指商朝晚期的文字孑遗,距今约
3300
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中国上古史夏商一脉相承。比较全面记载夏商文明的史书是《史记》中的《夏本纪》和《殷本纪》,记载了夏商王室世系和兴亡的历史过程。但由于佐证资料甚少,加上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距离夏商一千多年后的西汉,其记载的真实性曾一度受到怀疑。殷墟甲骨文的出现,证实了商代乃至夏代是真实存在的,验证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虚构,解决了殷商信史的问题。经由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与考证,最终确认小屯村区域为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期间,历经八世十二王、长达
273
年之久且“未曾迁都”的晚期商朝都城。这些研究成果推翻了“疑古学派”对中国上古史的质疑,为中华上古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甲骨文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及重要地位,绝非仅限于历史文化价值层面。它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古典文献学以及书法艺术等多个学科的发展,展现出无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如今,甲骨学已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广泛渗透到科技史、思想史、农业科学、城市规划、生态管理、医学等多个相关领域,成为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殷墟甲骨文,我们可以追溯文化史、科技史、思想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形态及演变,其蕴含的价值无疑是无可比拟的。
(取材自梁建增课题组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早期的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研究基本按照传统模式识别路线开展,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这对研究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且流程较为复杂,应用也不够方便。利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甲骨文字的检测和识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自然场景目标检测和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尝试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甲骨文字的检测和识别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建立了多个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数据集。对这些研究内容进行详
2025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语文模拟试卷-教师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