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模拟 历史试卷

2024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普通用卷.docx

同步检测 2024年 江苏省 淮安市 格式: DOCX   9页   下载:0   时间:2024-02-16   浏览:60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4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普通用卷.docx 第1页
2024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普通用卷.docx 第2页
剩余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4 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1 一、 选 择 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 A. 造纸术的发明 B. 磨制石器的推广 C. 甲骨文的应用 D.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2 . 据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下列不能反映当时状况的说法是(  ) A. 玉米、甘薯得到大面积推广 B.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 苏湖熟,天下足 D. 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3 .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即 “ 一带一路 ” 倡议。此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通状况分不开,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赖于交通。下列关于此认识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 郑和下西洋后,从越南大量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马铃薯等成为亚欧大陆的食品; ③ 玄奘西行天竺后,大量佛教典籍从印度传到中国; ④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丝绸之路,使葡萄、胡萝卜等传入了中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 “ 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 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  ) A.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提出了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 的论断 D.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 1948 年 12 月,海伦县姚家屯隋海山一家获得政府分给的土地 37.1 亩。这主要得益于(  ) A. 《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C. “ 双十协定 ” 的签署 D.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6 . “ 香港回归祖国不是英国的恩赐或施舍,也不是瓜熟蒂落式的自然回归,而是中英双方在 20 世纪末经过国力、意志、方针政策的较量,中方取得胜利的必然结果。 ” 在此,材料充分肯定了(  ) A. 邓小平等为香港回归的努力 B. 香港人民回归的迫切愿望 C. 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 D. 海外华侨不懈地推动 7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 ” 2017 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落后 的农业国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8 . “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 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全世界 B. 罗马法最终带来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 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 D. 罗马法对后世西方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9 . 1943 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 “ 三国之宗旨 ……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 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 承认中国有与美英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B. 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 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 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10 . “ 在苏联的农业生产出现连年下滑的情况下,国家的粮食收购量却在逐年增加。 1930 年粮食产量是 8350 万吨,收购了 2214 万吨, 1933 年产量降至 6800 万吨,收购的数量却提高到了 2330 万吨,并且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还廉价出口了 281 万吨粮食,用以换取工业化所需的进口设备。 ” 这一状况反映了此时的苏联(  ) A. 用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巩固工农联盟 B. 通过牺牲农业支持国家的工业建设 C. 农业落后长期制约着国家经济发展 D. 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苏湖熟,天下足。 ” —— 民间谚语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宋史》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至少写出 2 点)。 (2) 图一 “ 泥活字 ” 印刷术最初是由谁发明的?简析图二 “ 交子 ” 的地位。 (3) 从材料三中找出宋朝海外贸易的范围。 1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铜器 “ 何尊 ” 是周代初期一位名叫 “ 何 ” 的贵族铸造的酒器。尊内底部发现了一篇 12 行共 122 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西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其中 “ 宅
2024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普通用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