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2024
届初三(上)
期末
历史试卷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
.
“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
此诗中赞誉率军收复新疆的大将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魏源
D
.曾国藩
2
.初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搜集辛亥革命相关资料时发现,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至
1913
年底,以
“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和
“
国民
”
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清政府尊重国民权益
B
.北洋政府大力倡导民主
C
.维新思想的普遍认同
D
.三民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3
.陈独秀曾在《新青年》中发表文章指出: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黑暗。
”“
这两位先生
”
指的是(
)
A
.独立与共和
B
.新道德和新思想
C
.民主
与科学
D
.自由与解放
4
.
“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
这是由冼星海作曲、赵启海作词的抗日救亡名曲《到敌人后方去》。下列地图与这首歌曲密切相关的是(
)
A
.
B
.
C
.
D
.
5
.小
明同学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研
学过程中发现了右图所示文件,文件中写道:
“
地主在扣除了应减租粮,应交公粮及度过
1951
年春季的口粮之后,所有的多余粮食,应予没收。
”
该文件出现的背景是(
)
A
.进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
.土地改革的进行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开展
“
大跃进
”
运动
6
.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右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7
.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
1996
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修订时增加
9000
余条新词,如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本次修订的背景最有可能处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8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
中国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
.
“
感动中国人物
”
颁奖词写道: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
远离饥饿
”
。材料中赞誉的
“
他
”
做出的贡献是(
)
A
.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
C
.成功培育
籼
型杂交水稻
D
.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0
.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是(
)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摩亨佐
·
达罗遗址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A
.丰富多样性
B
.等级制度分明
C
.商品经济发达
D
.法制建设完备
11
.初三年级开展了
“
古代欧洲文明
”
的单元研习活动,某班第六小组同学整理出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
.文艺复兴
C
.希腊雕刻艺术
D
.罗马建筑艺术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纺织、煤炭、冶铁、造船等行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使工业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新能源动力的应用
B
.新生产关系的调整
C
.新产业结构的
完善
D
.新机器生产的出现
13
.
“
南北战争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确立
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战争
考验了联邦政府非常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体制的能力。
”
材料表明南北战争(
)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
B
.标志美国联邦制度正式确立
C
.消除了联邦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矛盾
D
.使美国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4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人类新纪元的开端,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
这反映十月革命(
)
A
.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使社会主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15
.所谓
“
解释分析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