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不仅有逻辑,而且蔚为大观。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墨子等人深入探讨了与
“
辩
”
有关的诸多问题,形成了
“
名家
”
,邓析提出
“
刑名之辩
”
和
“
两可之说
”
;墨子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强调
“
辩
”
是一门专门的技术,指出
“
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
;荀子系统地建立了正名学说;韩非子提出了著名的
“
矛盾之说
”
。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辩之大成,完成了中国逻辑的标志性著作《墨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学体系。
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以表达最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的
“
否定
”
为例,早在先秦典籍《诗经》中就有
“
不
”“
弗
”“
靡
”“
莫
”
等十余个,并且这只是单独表达的否定,还不算组合式的否定,这在其他语言中是极其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这导致了中国逻辑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即重视名辩析辞,相关的学派也被称为
“
名家
”
。如邓析提出
“
刑名之辩
”
,墨子区分了名的种类。
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与西方逻辑强调概念确定性的静态分析不同,中国逻辑重视概念内涵的生成和变动发展,重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相互转化,重视对概念进行动态分析。这与中华文明的传统密切相关。在《易》中有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
“
阴阳五行
”
学说更是重视概念的相互生发和矛盾转化。
中国逻辑以名、辞、说、辩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的抽象研究不同,是应用逻辑。另外,逻辑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既有纯粹的推理理论研究,又包括对推理规则和方法的应用探索。《道德经》中的归纳与推类,《韩非子》等著作中的反证与归谬以及《黄帝内经》中的类比推理,都体现了对说辩方法应用的高度自觉意识,这与偶尔切合逻辑的不自觉应用有着明显的区别,彰显了中国逻辑的应用特质。
中国逻辑是道器结合的逻辑。西方逻辑的主要目的,其内是求真,其外是作为探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逻辑著述汇编时名之曰《工具论》。中国逻辑其内的目的是作为论辩的工具,是为了说理,与西方逻辑无显著差异,但其外部功用则相去甚远。中国逻辑对名辩重要性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他们将
“
名
”
的作用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认为社会的法律规范、纲
【语文】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