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5 高一语月 5 第 1页共 4页
树德中学高 202 2 级高一 下 学期 5 月 测试 语文 试题
命题 人 :高一 语文 备课组 审题 人 : 卿 丹 丹 王 鹤 璇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 “ 无有一字入俗 ” ,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 “ 主题园 ” 的区
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 “ 主题 ” ,更在于
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 “ 不俗 ” 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
问题,在 “ 曲径通幽 ” ,宝玉言之 “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 ,这自然是常说的 “ 古雅 ” 了;
而在 “ 沁芳桥 ” ,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 “ 述古 ” 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
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 “ 不中 ” 。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
“ 淇水遗风。 ” 贾政道: “ 俗。 ” 又一个道: “ 睢园遗迹。 ” 贾政道: “ 也俗。 ” 二者一处用《诗经 · 卫
风 · 淇奥》 “ 瞻彼淇 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
孝王 “ 绿竹荫诸 ” 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 “ 竹 ” 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 “ 俗 ”
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 “ 竹 ” 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
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 “ 雅 ” 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
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 “ 度 ” ,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
如 “ 蓼汀花淑 ” 一景,有人拟出 “ 秦人旧舍 ” ,宝玉立 即指出 “ 背谬了 ” ,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 “ 为
避秦乱 ” 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
名, “ 稻香村 ” 最初有人题名 “ 杏花村 ” 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 “ ‘ 杏花村 '固佳,只是
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 三犯在 “ 颓丧 ” 。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 “ 麝兰芳霭科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 众人指出 “ 斜阳 ” 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 “ 蘼芜满院泣斜阳 ” 句,众人皆云:
“ 颓丧,颓丧! ”
所谓 “ 不中 ” ,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
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 红 院之处,有人提出 “ 蕉鹤 ” ,有人提 “ 崇光泛彩 ” ,宝玉就
说 “ 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 ‘ 红 ’‘ 绿 ’ 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
落 ” 。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 “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 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
月照金兰 ” 二联。说 “ 不中 ” 是 “ 俗 ” ,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 “ 俗 ” 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
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 “ 命名 ” 乃是根据 “ 此景 ” 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 来,
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 “ 不入俗 ” 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 “ 外部 ” 的典故、概念
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 “ 雅 ” 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
比较欣赏的 “ 沁芳 ” 桥之命名以及 “ 蘅芷清芬 ” 的对联。 “ 沁芳 ” 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 “ 拈须
点头不语 ” ,脂评 “ 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 ” 。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 “ 雅 ” 虽要切景,但却不
能太 “ 实 ” ,而是要 “ 蕴藉含蓄 ” ;而其 “ 含蓄 ” 处,却是一种真正的 “ 实在 ” 。之所以 “ 含蓄 ” ,
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
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 “ 无有一字入俗 ” ,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 “ 主人 ” 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
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 “ 真实 ” 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
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 “ 不真 ” 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
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 “ 真 ” 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 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 <红楼梦 >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
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
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
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 “ 守拙归园田 ” ;沧浪亭的 “ 沧浪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语文 (可编辑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