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评估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28
分。
1
.
老师课件中列出了
“
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诸侯国竞相实行变法改革
”“
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
四个现象。老师授课的主题是( )
A.
朝代更替
B.
三国鼎立
C.
民族交融
D.
社会变革
2
.
秦实现
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有( )
①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②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③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④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
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它们反映的是( )
A.
秦汉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
C.
宋元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
明清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4
.
早在我国西汉王朝,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其历史依据是( )
A.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
新疆自治区的设立
D.
班超经营西域
5
.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
“
口
”
旁的音译名,如英
咭
咧、
咪
唎、
咈囒哂
,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
“
夷
”“
逆
”
或
“
酋
”
,如
“
米夷
”“
咈囒哂
夷
”“
法夷
”
。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有改变,如
“
美
”“
英
”“
德
”“
法
”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实现了对外交往的近代化
B.
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C.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对西方国家的认识逐步客观化
6
.
1919
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
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B.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
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7
.
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
“
民族的功臣
”
,
“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
。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8
.
如图一组图片反映出( )
A.
国防建设快速发展
B.
航天科技进步明显
C.
高新技术领先世界
D.
军队组织架构重塑
9
.
与如图所示证件内容相关的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成就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评估试卷(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