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广东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 史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
答案标号。
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
地区
,已发现的
1
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
.时间早
B
.多元一体
C
.独特性
D
.一元化
2
.周武王时的
“
利簋
”
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
“
何尊
”
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
“
史墙盘
”
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铜冶铸工艺不断发展繁荣
B
.周朝时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
C
.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
丰富
D
.实物史料利于研究相关史事
3
.
“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
汉武帝针对
“
地理空间
”
的
“
整合与凝聚
”
(
)
A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建立郡县制
C
.实施
“
推恩令
”
D
.设置节度使
4
.自西汉中期以来,汉代铜镜的样式趋向于统一,几乎在各地区同时出现,但东汉中后期的
“
神兽镜
”
和
“
画像镜
”
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
稽
郡
(
今浙江绍兴
)
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这表明(
)
A
.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B
.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
C
.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
D
.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
掳得少数民族
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
“
上
愍
(
同
‘
悯
’
)
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
(
值
)
,悉以钱布
赎
为民
”
。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
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
A
.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
B
.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C
.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
D
.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
6
.
“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
…
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虐
……
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
此段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
.北方战乱的影响
C
.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7
.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监察了地方官吏
D
.助长了地方割地
8
.北宋东京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全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大酒楼就有
72
处。南宋临安是大型消费城市,有瓦子
23
处。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也由原来的直接监管到
“
以税代管
”
。这主要表明当时(
)
A
.社会上享乐之风盛行
B
.商人
的政治地位
提高
C
.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
9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台湾府;在西南地区,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元明清时期在边疆治理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
A
.盛气凌人,竭泽而渔
B
.维护主权,因地制宜
C
.因循守旧,顺其自然
D
.故步自封,漠然置之
10
.
1872—1875
年清政府共派遣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清王朝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
.实现国家的独立
D
.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11
.以下示意
表
反映出(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842
年《南京条约》
1858
年《天津条约》
1895
年《马关条约》
A
.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B
.列强割占我国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
.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
D
.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12
.
1916
年
2
月,陈独秀感觉到
“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
。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
“
最后之觉悟
”
,达成观念的解放。基于此,陈独秀主张(
)
A
.中体西用学习技术
B
.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暴力革命推翻专制
D
.解放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
13
.从
1941
年
6
月到
1943
年
5
月,
2024年广东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卷(原卷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