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4
分。
1
.
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 )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开发了江南地区
C.
加强了中外交流
D.
削弱了军队实力
2
.
如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
表:毛泽东主要履历(
1924
~
1926
)
◎1924
年
2
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
年
10
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
年
11
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
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
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3
.
1919
~
1922
年,国内外出版了
89
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
78
种书籍中,有
59
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
A.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B.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以求自强
C.
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
4
.
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完成土地改革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推进改革开放
5
.
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
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
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6
.
1868
年,日本确立“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
1873
年,聘请
34
名英国海军教官来日执教;
1878
年,日本
自主制造的“清辉号”军舰访问欧洲。这些史实说明日本( )
A.
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B.
面临尖锐社会矛盾
C.
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D.
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7
.
如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
表: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
1108
452
176
1018
1914
1888
1177
1310
1032
A.
新航路开辟动机
B.
一战爆发的背景
C.
法西斯势力崛起
D.
冷战格局的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2
分。
8
.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奏响“共同富裕”新乐章。
【蝶变之路】
温州
H
村,原是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条乡村蝶变之路,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1)
根据材料,概括
H
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振兴之举】
H
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倡导绿色生产,推广铁皮石斛高标准种植;打造四季飘香的百果园。充分利用科技,引进人才,重点延伸铁皮石斛产业链,研发冲剂、日化品等深加工产品。建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斛展览馆、文创园,打造高品质的乡村文旅项目。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H
村发展举措的合理性。
【领路之人】
走共同富裕路,就是百姓的“中国梦”。圆梦,离不开领路人。
身为共产党员,他致富不忘乡亲,投入数亿资金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村企合作”带动乡村发展。
身为党支部书记,他为了
H
村的发展,带领
40
余名党员奋战在工作一线,紧盯施工现场、频繁走访村民、组织工作夜谈会、举办石斛观赏节、解决闲余劳动力就业……
乡村振兴路上,这样的领路人还有很多。
(3)
以“中国梦”为主题写一段话,向领路人致敬。
9
.
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百物周流】
(1)
根据如图,描述宋朝温州港海外贸易的路线。
【科举竞流】
如表: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249
1096
777
状元
6
5
4
⊙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
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温州通史•宋元卷》
(2)
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
【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南戏流传到临安后,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变革与南戏的发生》
(3)
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思想,
494
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
2022年浙江温州市中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