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思政下

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含参考答案)

月考试卷 含参考答案 四川省 2023年 2022年 成都市 格式: PDF   2页   下载:6813   时间:2024-03-10   浏览:89722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含参考答案) 第1页
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高二政治 2023-04 阶考 第 1页 共 2页 树德中学高 2021 级高二下学期 4 月阶段性测试 政治 试题 命题人: 欧 丽君 一、单选题 (每小题 3分,共 48 分) 1. 康德认为 , 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 , 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 的统一体的灵魂 、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 , 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他的观点( ) ① 认为 “物自体的存在先于人的感觉 ”,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② 将灵魂、宗教和世界排除在可认识对象之外,是不可知论 ③ 将宗教作为世界的最高统一体,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④ 与 “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 ,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对恩格斯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② 哲学的阶级性妨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中国经 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政策为此不断调整 ,由 “普遍一孩 ”到 “单独二孩 ”,再到 “全面二孩 ”。这 表明( ) ① 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② 生产方式必须与我国的人口政策相适应 ③ 人口状况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庄子秋水》里说道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 “知北游 ”篇里也说 “人生天地 间 ,若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 。”此即言生命瞬息即逝 ,没有质的稳定性 。因此 ,任何事物都处于刚生即死 , 刚存在即不存在之中,下面观点与庄子观点结果一致的是( )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B.飞矢不动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5.《 孙子兵法 》 说 : “凡战者 , 以正台 , 以奇胜 。 ”对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 , “守正 ”是遵循 、 顺应 、 乃至敬 畏市场规律 ,“出奇 ”是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和我们以前探索市场经济的初步经验 ,必须 在创新开拓中 “出奇制胜 ”。下列正确理解的是( ) ① 在 “守正 ”中 “出奇 ”,树立了创新意识 ② “守正 ”与 “出奇 ”相互联结, “守正 ”包含 “出奇 ” ③ “守正 ”是必要前提, “出奇 ”是必然结果 ④ “守正 ”与 “出奇 ”相反相成、和合共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 “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是运动的 —— 运动是有规律 的 —— 规律是客观的 ”。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 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成豆苗 A. ① → ② → ④ → ③ B. ② → ① → ④ → ③ C. ① → ③ → ② → ④ D. ④ → ③ → ② → ① 7. 根据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 2060 年减排需求预测,科技部等 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 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2030 年 )》,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 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对 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前瞻性思考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规划未来 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③ 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④ 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 作为一种意象 , 喜欢结群的鸿雁常被用来渲染思乡怀亲的愁绪 , 欧阳修 《 戏答元 珍》中的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就属于这种情况。 “鸿雁 ”这种意象( ) ① 源自于作者多愁、敏感的内心世界 ② 反映了鸿雁群居的生活实践特性 ③ 体现了诗词创作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 服务于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在球类比赛中,基于高速摄像头的鹰眼的使用可以避免裁判主观判断引起的争议,但由于成本较高 , 在小级别赛事和日常训练中难以推广。研究人员开发了木基摩擦电传感器,嵌入乒乓球桌面构建出智能 乒乓球台,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展开运动分析,促进科学训练。这说明( ) ①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 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 认识的内容和对象都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 “穿上白色衣服 , 一定会溅上辣椒油 ; 久等不来的公交车 , 当你换乘另外一种交通工具 , 公交车一定 就来了 ……” 生活中总有一些奇怪的事,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它越会发生,其实这是 “墨菲定律 ”(凡事只 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 (含参考答案)试卷扫描版pdf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