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江西省名校联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历史部分
(共
8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
卡相应
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如表是小唐同学整理某古代文明时做的目录。横线处应该是(
)
失落的文明
文明之初
—
因河而兴
文明之制
—____
文明之光
—
佛教的创立
A
.君主专制
B
.种姓制度
C
.早期民主制
D
.禅让制
2
.古代文明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如图所示是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一个帝国,该帝国(
)
A
.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B
.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C
.黄金时期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湖
D
.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并征收重税
3
.小宋同学撰写历史论文时,上网检索资料,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地中海、成文法、奴隶主。由此判断,与他选题相关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人权宣言》
C
.《大宪章》
D
.《十二铜表法》
4
.《日本书纪》记载:
“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
为此,日本(
)
A
.组织遣唐使
B
.进行明治维新
C
.实行
殖
产兴业
D
.加强中央集权
5
.
“
在整个
9
世纪内都能找到农民在公共法庭控诉其领主的事例
……
农民们在官司中总
是败诉,但是,他们仍然敢于在一个明显由贵族控制的政治体系中去打这种官司。
”
这说明(
)
A
.欧洲封建社会极其黑暗
B
.庄园法庭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权益
C
.农民总是侵犯领主权益
D
.庄园法庭诉讼程序不够完善
6
.
“
我
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
”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西欧城市的自治
B
.西欧大学的兴起
C
.法兰克王国
封君
封臣制度
D
.封建时代的亚洲
7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图
1
到图
2
思想的转变,源自(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启蒙运动的作用
C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D
.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
8
.下列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的著作《世界:一部历史》。促使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16
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
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
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A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世界开始联系成一体
C
.三角贸易的兴起
D
.西方殖民侵略加剧
9
.
“
拿破仑对外战争在波兰废除了农奴制,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
材料说明(
)
A
.《拿破仑法典》的积极意义
B
.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C
.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
.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到巩固
10
.
“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劳力的手段。
”
材料评价蒸汽机的最大价值在于(
)
A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
.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使交通运输发生重大变化
11
.
“19
世纪中后期,
……
女性作为潜在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进而参与到各项社会事业中。
”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大众教育的
普及
B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C
.工业革命的推进
D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12
.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的历史事迹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谋求经济发展的进取精神
B
.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精神
C
.致力国家统一的爱国精神
D
.反抗殖民压迫的斗争精神
13
.
19
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些举措(
)
A
.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
B
.改变了国家性质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
.保留了封建残余
14
.明治维新期间,相当多的日本青年热衷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这反映了日本推行(
)
A
.
“
殖
产兴业
”
B
.创办实业
C
.
“
文明开化
”
D
.闭关锁国
15
.以下是小宋同学整理的近代科学文化相关内容。其中需要调整的是(
)
A
.巴尔扎克
——
俄国作家
——
《战争与和平》
B
.
牛顿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
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
——
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
——
《物种起源》
D
.贝多芬
——
德国作曲家
——
《英雄交响曲》
16
.
“
他们的目的只有靠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
这一目标得以实践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英国的宪章运动
C
.俄国的十月革命
D
.美国的南北战争
17
.如图中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的开展
C
.推行了余粮收集制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8
.有人说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
“
道具
”
,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
A
.分赃的性质
B
.对话解决问题
C
.被大国操作
D
.调整国际关系
19
.下边漫画体现了某次国际会议的内容。该会议(
)
A
.加深了战胜国与
解释分析2024年江西名校联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