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上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期末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陕西省 格式: DOCX   19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7   浏览:3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7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 2024 - 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情偶寄》所谓之 “ 闲情 ” ,概而言之,即今人所云之戏剧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然李渔的《闲情偶寄》, “ 偶寄 ” 的岂止是如上 “ 闲情 ” ? 在中国古代, “ 圣人 ” 的所论所为,被视为人们言行的极则,明代林文俊《瑞雪诗并序》即谓 “ 天生圣人,为民立极 ” 。但李渔则异乎是,其《读史志愤》一诗,就明确地指出: “ 圣贤不无过,至愚亦有慧。 ” 李渔所说的 “ 圣贤 ” ,其实也是指 “ 圣人 ” 。在李渔看来,论人论事,不能完全依照 “ 圣人 ” ;责为 “ 圣贤 ”“ 圣人 ” 者,不可能把天下的道理都说尽,这也就决定了 “ 圣人 ” 不可尽法。李渔在《论唐太宗以弓矢、建屋喻治道》一文中深刻地写道: “ 殊不知天下之名理无穷,圣贤之论述有限,若定要从圣贤口中说过,方是名理,须得生几千百个圣贤,将天下万事万物尽皆评论一过,使后世说话者如童蒙背书、梨园演剧,一字不差,始无可议之人矣。然有是理乎哉? ” 因此,在该文中,李渔对于那些不顾实际,而只知道 “ 依傍圣贤,袭取现存文字,到处公认之短 ” 的庸儒,是心存不屑的。 作为此种思想的逻辑展开,李渔在《词曲部上》论及 “ 密针线 ” 时,便指出元曲如《琵琶记》针线多有粗疏。李渔由是借题发挥: “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况其他乎? ” 在《词曲部下》论及 “ 少用方言 ” 时,李渔则对在元明时期地位尊崇的朱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李渔通过在西北的实地考察,深刻认识到朱熹注释《孟子》有关文字,因为不通晓北方方言,故存舛谬。李渔因此在文中毫不客气地写道: “ 朱文公南人也,彼乌知之? ” 李渔用一个极为生动而典型的例子,令人信服地让世人知晓 “ 圣人 ” 为何不可尽法。 与此相关,李渔对于前代留下来的名著,主要是指被通常所认为的 “ 经典 ” 也不迷信。他在《词曲部上》论及 “ 审虚实 ” 时指出: “ 孟子云: ‘ 尽信书,不如无书。’盖指《武成》而言也。经史且然,蚓杂剧乎? ” 又在该卷论音律时写道: “ 若谓前人尽不可议,前书尽不可毁,则杨朱、墨翟亦是前人,郑声未必无底本,有之亦是前书,何以古圣贤放之辟之,不遗余力哉? ” 李渔还批评元曲 “ 一味浅显而不知分别 ” ,指出《西厢记》《琵琶记》等诸多元杂剧名著多有瑕疵,如此等等。同理,在《颐养部》中,李渔认为即使是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