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秋季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为同堂分卷时间:
150
分钟本卷满分:
75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学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第
Ⅰ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
M
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2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
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
.
“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
……
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
这描述了(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4
.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
.夏、商、周均秉承
“
无为而治
”
理念
B
.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
.推崇
“
君权神授
”
是先秦政治特点
D
.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5
.西周时期,天子
“
授民授疆土
”
,将王畿(
jī
)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6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
“2022
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
。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
)
A
.
B
.
C
.
D
.
7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
.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8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民贵君轻
C
.
“
尚贤
”“
节用
”
D
.顺应自然
9
.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司制
10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
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11
.据《史记》载:
“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这说明
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12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
.实施
“
推恩令
”
B
.
“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
13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
.百家争鸣出现
B
.东汉走向衰亡
C
.民族政权并立
D
.藩镇割据形成
14
.
229
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
_____
的联系。( )
A
.洛阳
B
.成都
C
.开封
D
.台湾
15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
处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晋
C
.隋朝
D
.元朝
16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筑通全国的道路
B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C
.
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达到夷洲(今台湾)
D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7
.下图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
导言
中国的诞生
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
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
第三章
魏
晋南北朝:
____________________
……
A
.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
.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C
.现代的
“
拂晓时辰
”
D
.没能进入的
“
大航海时代
”
18
.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
.《齐民要
解释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