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阳光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于网络监管发展的速度滞后于网络本身发展的速度,儿童青少年既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新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受害者,这些伤害已经远不止常见的网瘾、色情内容泛滥等。儿童青少年热衷于使用网络,他们借助新媒体接纳的一些信息是没有经过过滤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儿童青少年对媒体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不能区分媒介现实与生活现实。比如,在媒介认知方面,绝大多数小学生对网络中的新闻信以为真;相当数量的小学生会将电视剧中虚构的情节当作真实的生活,喜欢模仿其中的冒险行为,甚至相信死能复生;也有一些未成年人将线下暴力行为通过网络非法传播、青少年被拍裸照上传、因网络泄密而被侵害或侵权等事件并不少见。
儿童青少年缺乏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确实存在自我控制力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薄弱的问题,而他们又正面临着一个庞杂的信息环境。为了避免儿童青少年受到有害信息的侵扰,培养他们正确认识、理解、甄别并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共享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
8
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
8
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鼓励他们用新媒介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
材料二:
网络暴力是一种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他人进行肆意人身攻击的狂热盲从行为。相比于传统暴力所造成的物理伤害,网络暴力主要通过线上的言语攻击、散布谣言、人肉搜索、恶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阳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