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上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期末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四川省 格式: DOCX   21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7   浏览:3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9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四川省德阳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出 “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等要素,称其是 “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 ,其中 “ 天人合一 ” 与 “ 自强不息 ” 两点特别值得关注。 “ 天人合一 ” 是中国宇宙观的表述,与 “ 自强不息 ” 合并构成的意思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主体性是顺天道而立的,是其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②在 “ 天人合一 ” 这个命题中,人的内涵是确定无疑的,而天作为与人的对应物,只能是在人之外的一切存在(首先是自然存在),指宇宙空间,包括了整个天地、由于天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使得 “ 天 ” 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指自然而然—— “ 天然 ” 的意思。看上去, “ 天人合一 ” 是将人与天并列,但实际上还是有主从关系的,揭示出 “ 人 ” 这个文化主体是不能肆意而行的。 ③活生生的个人在一生中总是要面对 “ 天 ” 这个存在。由于个体人在规模上永远小于广大的空间存在,因而 “ 天 ” 对人而言是最高的存在物, “ 天人合一 ” 并不是字面上的并列关系,人要服从于天,这就把整个宇宙看作人这个特殊生命体的有机活动舞台,人的生命表现、人的价值本源,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生生不息地进行文化与文明的创造。 ④如此,人必须顺应天意,即自然性的客观规律,其行为才是正确的。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 (《汉书·礼乐志》),否则, “ 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 ” (《尚书·汤诰》)。司马迁撰《史记》意在 “ 究天人之际 ” ,就是强调人的历史行为与客观存在趋势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哲学在讨论顺承天意时,并非只是表达人的被动性,而是将 “ 天人合一 ” 引申为人的主动性,那就是《周易·象传》提出的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这个著名命题。《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儒道两家都以《周易》为基础去构建自己的体系,因而,一句 “ 自强不息 ” ,既是中国人个体的奋斗精神之自勉,也是整个民族面对外部世界压力的自我激励。君子的自强不息为什么要与天意对应?因为天意自身也是如此,以 “ 健 ” 而运行。这并非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自然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上,那就是阴阳之运行。中国文化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