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考押题预测
历史
卷
0
2
【安徽卷】
(本试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某赋写道:“神哉轩辕,中华之幸……阪泉之战,炎帝溃败;涿鹿之野,蚩尤被擒……制造舟车,以济不通。”该材料赞美的人物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大禹
【答案】
A
【详解】根据材料“神哉轩辕”“阪泉之战,炎帝溃败;涿鹿之野,蚩尤被擒”并结合所学可知,赞美的人物是轩辕黄帝,在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在逐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在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因此赞美的不是炎帝,排除
B
项;尧与“阪泉之
战”“逐鹿之野”信息不符合,排除
C
项;大禹建立夏朝,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西周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伴有盟誓仪式,让受封诸侯在神前宣誓,誓词内容主要为“无违王命”“夹辅周室”等。据此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
.促进文化的交流
B
.壮大反商的力量
C
.加强宗室的团结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让受封诸侯在神前宣誓,誓词内容主要为‘无违王命’、‘夹辅周室’”
可知,让受封诸侯宣誓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听从周天子的安排,这强化了对诸侯的约束和管理,因此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
D
项正确;促进文化的交流属于分封制的作用而不是目的,排除
A
项;西周分封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商朝已经灭亡,排除
B
项;受封诸侯并不都是同姓诸侯,材料强调对周朝和周天子的拥护、支持,与加强宗族内部团结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的疆域图,赞美此王朝的诗句是(
)
A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神威
B
.盛世繁华映西汉,辉煌灿烂震乾坤
C
.西晋王朝风华茂,一统天下显威怀
D
.忆
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出示的疆域图可知,都城在长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朝代为西汉,因而“盛世繁华映西汉,辉煌灿烂震乾坤”符合题意,
B
项正确;秦朝时期西域还没有纳入中央政权,因此“秦皇按宝剑,赫怒震神威”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西晋时期都城在洛阳,因此“西晋王朝风华茂,一统天下显威怀”不正确,排除
C
项;唐朝时期西域地区设置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因而“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体现的唐朝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下图所示人物的
对外文化交流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
.文化互鉴、双向交流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
C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玄奘历时
17
年,到印度取真经,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
民的共同财富,他
们的行为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项正确;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出高度繁荣、共享太平的特点,排除
A
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不是求同存异而是相互交流和学习,排除
B
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不是单方面的文化输出而是双方的文化交流,因而源远流长、泽被东西在这里不够恰当,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数据统计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的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北宋(
1045
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南宋(
1196
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A
.宋朝经济的发展
B
.江南经济的开发
C
.人民的赋税繁重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D
【详解】分析宋朝南北方赋税收入表可知,北宋时期北方诸路赋税整体高于南方诸路,南宋时期,南方诸路赋税大幅度增加,北方诸路赋税大幅度减少,南方诸路赋税远超北方诸路,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方赋税的变化,宋朝经济的发展与表格无关,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但是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B
项;材料表达的是南北宋时期南北方的对比变化,人民的赋税繁重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有学者认为:不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历史卷02【安徽卷】(全解全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