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
(
下
)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贝希斯敦铭文地处连接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的交通要道。它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这三种文字书写,详细记述了大流士一世即位初期平定帝国境内
19
次叛乱的过程,并列举了参与叛乱的领袖及其下场。该铭文
A.
记述了古代埃及扩张的过程
B.
有助于巩固波斯帝国的统治
C.
彰显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权力
D.
可用于研究字母文字的起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根据材料
“
贝希斯敦铭文地处连接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的交通要道
”
、君主名号
“
大流士一世
”
可以判断出贝希斯敦铭文属于波斯帝国的石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波斯帝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贝希斯敦铭文位于交通要道、使用三种文字书写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看到、看懂,这有助于巩固波斯帝国的统治,
B
项正确;古埃及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与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排除
A
项;古巴比伦文明只是区域文明,未统治众多民族,排除
C
项;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
36000
名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东征中还有很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有关东方各国政治、经济以及民俗方面的资料。这可用于说明
A.
军事扩张促进文化交流
B.
希腊民主政治得到广泛传播
C.
东方文化具有先进特质
D.
文明交流的形式以战争为主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属于军事扩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希腊雇佣兵留下,随军学者搜集东方资料,这都体现了军事扩张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
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实行君
【历史】河南省部分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