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历史下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 历史.docx

月考试卷 2024年 2023年 湖南省 长沙市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50   时间:2024-03-23   浏览:66810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 历史.docx 第1页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 历史.docx 第2页
剩余17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2024-2麓山国际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 ) A. 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B. 玉钺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 已产生了青铜工具 D. 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色 2.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 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 B. 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 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 D. 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3. 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天下以昭告王权所在,并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秦代周的合理性,但当山东豪杰为恢复封建揭竿而起时,民间则是一呼百应。这说明当时 A. 皇帝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 B. 治国理念变化导致秦朝社会动荡 C. 地方豪强是反秦主要力量 D. 新型国家形态尚未获得有效认同 4. 汉武帝时,桑弘羊坚决反对私人聚众开矿炼铁,认为“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如果允许私人开办,易“成奸伪之业”。由此可知,他认为( ) A. 百姓炼铁导致聚众叛乱 B. 炼铁私营会导致效率低下 C. 私人冶铁降低兵器质量 D. 铁业官营有利于国家稳定 5. 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多次祭孔,祭孔的规格不断提高。公元492年,孝文帝诏令“改谥宜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此举标志着孔庙祭祀被正式纳入北魏的国家祭祀体系。该举措旨在( ) A. 将祭祀制度规范化 B. 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 有效控制士人阶层 D. 扫除冯太后的政治余威 6. 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使( ) A. 赋税原则由税产变税丁 B. 白银开始成为税收支付手段 C. 百姓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D. 政府放松了对户籍制度管理 7. 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 A. 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 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 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 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8.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 祖国”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 A. 耕读传家的理想 B. 格物致知的探究 C. 家国天下的情怀 D. 无为而治的理念 9.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但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桥下的那只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而且桥上有文官坐着轿子,武官骑着大马互不让道,等等诸如此类的隐喻,据此,最合理的解释( ) A. 城市街道需更宽敞的设计 B. 北宋重文轻武使官场矛盾突出 C. 北宋的商品经济虚假繁荣 D. 北宋的繁华盛世之下败象已现 10. 如图所示, 1661 年至 1790 年,清朝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对外贸易逐步扩大 B. 外来农作物的引进 C. 新的经济因素成长 D.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11. 如表是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的记载。据表可知( ) 时间 版本 记载 1899 《东洋史要》 自五口通商以来,罪徒多受雇于外船。冀免被捕……有挂英国旗之商船名亚罗号者,清廷官员捕清人十二名以去,香港知事巴笃斯怒,诉于两广总督,不得要领。 1911 《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广州绅民自三元里决战后,与英人积嫌已深……英人以条约为词,数请入城,不得;(叶)名琛益自负,凡遇交涉事,驭外人尤严。 1933 《新亚教本·初中国史》 原来鸦片战争,粤人受帝国主义压迫,最先感觉苦痛……英人终不肯罢休,为要完成他的东方侵略政策,便借端开衅。 1937 《开明中学讲义》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已看破了中国的弱点,便处处挑衅。中国虽受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缔结了不平等条约,但政府与人民的排外倾向,并不因此而衰退。以此之故,当太平天国及捻回之乱发生时,又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事情。 A. 历史记载随着时代发展趋向全面 B. 时代观念变化影响历史教本表述 C. 教科书编者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D.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未形成定论 12. 1919—1920年间,全国大、中、小学生刊物全都采用白话文发表;从1920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小学一、二年级都使用白话文教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 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新文化运动 13. 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 历史.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