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下

(语文试卷)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山西省 格式: DOCX   17页   下载:1   时间:2025-05-12   浏览:23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试卷)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试卷)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山西省部分学校 2024 - 2025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国文学理论家凯瑟认为: “ 小说叙述人不是它的作者,叙述人是一个由作家蜕变而成的虚构人物。 ” 在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同时存在着作家与叙述人,叙述人是作品的直接陈述者,而作家则控制着叙述人进行叙事。 叙述人在作品中可能有两种面目出现:一是直接参与情节的叙述人,一是不参与情节的叙述人。叙述人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虽然其叙事效果有所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一部叙事作品中的叙述人问题,反映了作家创作的自我意识,对作品成功与否也影响重大。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注意到了作家在叙述中的自我意识调节,而作者的这种自我调节,便正是对叙述人问题的自觉把握和处理。我们看《史记》中的下面两类叙述。 (甲)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 …… 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 (乙)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魏世家》) 甲类中叙述人没有直接出场,只是提供对事实画面的描述。在描述中,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同情之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却仍然溢于言表。这种叙述,排斥了外露的个人情感,而又丝毫没有违背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目的,使其叙述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感。 在乙类里,叙述人直接以第一人称的 “ 我 ” 出场,这个叙述人也就是作家本身。司马迁直接参与并评论人物事件,概括整个故事和人物的意义,作家的感情一览无遗,丰富了叙事的感染力。 这两类叙述笔法及其叙述人,是各自肩负着其创作使命的。正由于此,《史记》即便在同一篇章中也常常采取了这两种面目交叉出现的叙述手法,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体现共同的思想主题,共同为作者的创作目的服务。不论是隐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还是显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他们都并不完全等同于作家本人,而是叙事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都要受作品事件本身制约。但他们又不与作家相悖,都是作家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史记》中两 种叙述人面目的应用,正好说明了司马迁创作的自觉意识,隐性叙述人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作家 “ 通古今之变 ” 的意旨,通过静观的描述揭示历史漩涡中的人物事件;而显性
(语文试题试卷)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