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学业水平
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代许多甲骨卜辞占卜是否
“
受年
”
,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辞卜问是否
“
有雨
”
。这说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B.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
水利建设成就突出
D.
高产作物得到推广
【答案】
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商代许多甲骨卜辞占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以及是否有雨,说明当时占卜的内容很多与农业相关,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
A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占卜农业,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情况,也没有涉及水利建设情况,排除
BC
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高产作物是否得到推广,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战国时期,孟子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经验,提出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
。这体现的思想是
A.
隆礼重法
B.
以民为本
C.
人性本善
D.
无为而治
【答案】
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提出的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
,核心在于强调
“
民
”
是治国安邦的根本。这一观点直接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儒家
“
民本
”
理念一脉相承,
B
项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主张礼法并用,与题干中孟子的
“
民本
”
无关,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确主张性善论,但
题干未涉及
人性论的讨论,而是聚焦于治国理念,排除
C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孟子的儒家主张相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史记》载: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
,
“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
该局面形成
的
主要原因是汉初
A.
打击豪强地主
B.
实施盐铁官营
C.
推行察举制度
D.
实行休养生息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建立七十余年后社会经济恢复繁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汉初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关,
D
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经济的恢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A
项;盐铁官营汉武帝时
【历史】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 (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