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24
分。
1
.
以下一组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 )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A.
远古人类的演化
B.
打制石器的出现
C.
中华文明的起源
D.
青铜技术的成熟
2
.
殷墟出土的商朝甲骨卜辞中记载有大量奴隶被迫在农田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这反映出商朝( )
A.
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
实行王位世袭制
C.
是一个奴隶制王朝
D.
军事上连年征伐
3
.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2024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器,上有“太保墉燕”铭文,意思是召公到达燕地主持燕都营建。这表明( )
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
西周朝政日益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D.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4
.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兴起,诸子百家纷纷涌现。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
A.
兴起的背景
B.
发生的过程
C.
各派的主张
D.
产生的影响
5
.
秦朝推行以下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A.
加速统一的进程
B.
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C.
扩大疆域的范围
D.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6
.
如图示意图中①处的历史人物是(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霍去病
D.
光武帝
7
.
如图为汉代西域与中原部分物产、技术交流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B.
秦末农民大起义
C.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D.
丝绸之路的开通
8
.
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
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
C.
从天下大乱到局部统一
D.
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9
.
唐太宗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百姓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材料反映了( )
A.
隋朝暴政而亡的过程
B.
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
C.
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
10
.
如图为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狩猎花草纹高足银杯,其造型仿东罗马酒杯,杯身装饰是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该文物体现了唐朝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