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7
月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样根深基厚的文化土壤也滋养着中华法律文化,这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法律文化中的深厚内涵仍然是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法律经验和制度对当代司法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
当前,我国正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需要结合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和司法实践,从中华法律文化当中挖掘司法思想和司法经验,为司法建设贡献力量。中华法律文化是当代司法理念的重要灵感来源,其对当代司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与当代司法。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曾说
“
民为贵
”
,这是古代民本思想最突出的体现,社会是发展的,但人民是永恒的。各个朝代的贤明君主都会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理念。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将人民群众作为广泛的执政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群众路线,将人民的意愿作为治国理政、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参考。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民本思想对当代司法实践的重要启示是
“
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它也反映出当下司法制度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它汲取和吸收了中华法律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也是当下司法工作的目标。现在,我国大力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使司法制度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并且不断将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运用到司法工作当中,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司法活动同时进行,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质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传统无讼理念与当代司法。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不断提升,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人们越来越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司法资源、为数较多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需要,使我国司法机关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这就不断催生出多元化的调解途径和纠纷解决机制。而中华法律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民间调解纠纷的观念就可运用到当代司法当中,通过司法制度的不断创新来探索出更多的纠纷解决方式来服务群众,推动民间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经过繁简分流、逐层化
【语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