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原卷
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5
小题,共
65
分。
1
.
朱元璋为防范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制定《大诰》,以话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此措施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强化
B.
法律制度优化
C.
思想文化禁锢
D.
官员犯罪惩戒
2
.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
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3
.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
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标志着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束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
给政府带来了大笔财政收入
D.
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4
.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结合历史,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武装枪劫日益猖獗
B.
葡萄牙值民者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C.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D.
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5
.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从中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兼并、生产破坏
B.
满族兴起、清兵入关
C.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D.
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6
.
荷兰殖民者坚守不下,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
地归我,兵始罢”,经过八个月的围攻,荷兰乃降。这段描述意在说明郑成功收复台湾
A.
为清朝在台湾建制奠定基础
B.
发扬了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
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D.
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快速发展
7
.
清政府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表明(
)
A.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B.
驻藏大臣确定大活佛的转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