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历史下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含参考解析)

月考试卷 安徽省 2023年 2022年 滁州市 格式: DOCX   14页   下载:2425   时间:2024-03-09   浏览:123595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含参考解析) 第1页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含参考解析) 第2页
剩余13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2-2023 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 2.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 A. 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 B. 抨击君主专制 C. 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D. 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契约关系,君主如果不能为天下,臣可以视君为路人,这就否定了君主的权威,抨击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倡导君臣平等契约关系的背后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A项说法非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排除A项;“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思想的反叛,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图是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局部),卷首扉画为释迦牟尼向弟子宣说《金刚经》的场景,其后为《金刚经》正文。这反映出 A. 丝绸之路促进民族交融 B. 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C 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D. 宗教思想源于艺术想象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局部)”、“卷首扉画为释迦牟尼向弟子宣说《金刚经》的场景”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使用,不断推动着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强调丝绸之路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体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排除A项;材料中调强调的不是儒学地位的变化,而是印刷术的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宗教思想源于艺术无法得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A. 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 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 C. 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屯田所有权及其收成归属权的变化使得唐代地方节度使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 排除 A 项 ; 电田及其所有权和收成的归属权的变化不是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的表现 , 排除 B 项 ; 节度使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排除 D 项。 5.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故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 ; 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江淮茶大量北运,茶铺及饮茶人增多,这说明饮茶习俗北传并得到北方人认可,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 “ 南茶开始北运 ” 与此矛盾,排除 A 项;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且可能相互影响,但仅从饮茶习俗的趋同不能说明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排除 B 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成为新的经济重心,且材料只反映南方饮茶习俗对北方的影响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排除 D 项。故选C项。 6. 公元 8 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 , 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汉字)、思想意识(儒教、佛教)、社会组织(律令制度)、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上联成一气 , 形成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