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7
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筑空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形态,前者与实用的关联较紧,如老子话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后者的狭义表达即建筑形式,主要着眼于美观,可是如此一来很难与绘画和雕塑有所区别,从而大大削弱了建筑自身的价值。正确的态度当然要突出建筑的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两方面来论述。
建筑空间的内部形态起源于材料和结构。中国建筑的主要构件是梁,在使用天然木材的条件下,简支梁的跨度很难超过
10
米,空间尺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可是由于采用梁柱结构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是相当通透和自由的。为了实现更大的跨度,天然木材可以采用特殊的结构做法如叠梁的木拱。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水虹桥就是这种做法,较短的木梁经过巧妙组合,形成整体拱形的结构,跨度很容易超过
20
米,今天在中国不少地方还能够看到这种木拱桥。希腊建筑的主要构件也是梁,简支石梁的跨度更难超过
10
米,同时采用承重墙结构体系,墙体非常厚重,空间形态也很受制约,罗马建筑普遍采用拱券结构后,跨度才得到较大的改进。
中国建筑空间外部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平面舒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华夏先民顺从自然依恋土地的心理反映。欧洲建筑与此正好相反,其中常见形体多呈向上趋势,如三角形(桁架、山花立面、金字塔)、圆弧形(券、拱、穹窿)以及竖立的矩形(塔楼)。中国建筑中并非完全没有这类形体,但具体处理大不一样,如以渐小的矩形叠加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屋顶,以角柱生起做成下凹而非上凸的弧线,以重叠的单层结构替换筒状塔楼。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中西主流文化的不同性格。但人类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顺从自然的心理其实并非中国人所独有。日本建筑师岸和郎说,水平象征着秩序,垂直象征着欲望。美国建筑师
F
.莱特在大草原上追求建筑的有机性,认为高直构件的缺点在于同自然不协调,从而设计了大量屋面坡度平缓的低层建筑物。
中国建筑空间外部形态的另一特征是封闭性:长城封闭着国家,城墙封闭着城市,坊墙封闭着邻里,院墙封闭着住宅。欧洲建筑空间当然也须考虑到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以满足国家或城市的防御需要,但在城市内部,或在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建筑空间的封闭性立即消失。以住宅为例,中国用实体的
【语文】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