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家蟹的大量繁衍无关螃蟹的自身愿望,而是渔民们无意识选择的结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
“
人工选择
”
。实际上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有意识地选择哪些动植物应该生存,哪些应该淘汰。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果蔬家畜来自哪儿?它们是不是在野外自由地生活着,后来才决定去农场过不那么艰苦的生活?不,当然不是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人类造就的。
人工选择的本质——包括平家蟹、狗、奶牛和大穗玉米——可以归结于:动植物的性状和行为都是遗传的,人类出于某些原因,会选育其中的一些种类,淘汰另一些。得到选择的品种繁衍壮大;另一些日渐稀少,甚至灭绝。
既然人类能让动植物产生新品种,那大自然难道就不能了吗?当然能了。类似的过程叫作
“
自然选择
”
。亿万年光阴里,生物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本质和人类在短时间内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并无不同。这一观点有化石作为证据支撑。化石记录清楚地显示,许多曾经横行于地球的生物如今彻底消失。灭绝的物种,远比现存的物种要多;它们是漫长生物演化史中已经终结的试验。
物种驯化的遗传变异速度惊人。直到中世纪早期,兔子才得到驯化;咖啡要等到
15
世纪才被驯化;甜菜则是
19
世纪;貂依然处在驯化的早期阶段。不到一万年里,驯化让羊从每次产出不到
1
千克的粗毛,变成了
10
千克甚至
20
千克的细毛;奶牛泌乳期产出的牛奶,也从几百毫升增至足足百万毫升。如果人工选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造成如此巨大的改变,那持续亿万年的自然选择,又能带来什么呢?答案是千姿百态、斗艳争辉的生物界。物种演化绝非空中楼阁似的理论,它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
大自然里新生的动植物数量,远比最终活下来的要多,环境压力选择了那些因为偶发变异而更适宜生存的物种繁衍后代。变异——遗传上的突变——是真的,为演化提供着基础素材。大自然选择那些更适宜生存的突变体,导致生命逐渐从一个形态转变到另一个新形态,而这就是新物种的由来。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
人类并不能直接改变物种;他们只是把生物置于新的环境下。是自然法则在影响那些生物,导致它们变异。但人类确实可以在自然变异中进行选择,并按自身意愿让其逐渐累积。通过这种方式,他就培育出了更符合自身利益或喜好的动植物。这一过程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也可能是无意
【语文】四川省遂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