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市州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卷
2024.7
本试题卷共
6
页,
19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是有关印度种姓划分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知,中古时期的印度(
)
种姓等级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
(
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注:《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
1500—900
年,《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为中国求法僧法显与玄奘游历印度后所著,分别成书于公元
416
年和公元
646
年。
A.
种姓制度濒于崩溃
B.
社会经济发生变动
C.
对外贸易日益繁荣
D.
社会分隔趋于消亡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
《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
1500—900
年间,《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
的记载要晚
1000
多年,种姓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商人成为吠舍的主体,农民沦为首陀罗,说明种姓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动,
B
项正确;《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都有四大种姓的记载,无法体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崩溃,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种
姓制度,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
C
项;社会分隔趋于消亡,说法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据公元
1
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一书记载,印度船队满载宝石、珍珠类饰品、香料、食糖、小麦、大米、平纹棉布前往非洲出售,返程时则从非洲购进大量的象牙、黄金、龙涎香、熏香、雪花石膏等物品。由此可推断(
)
A.
古代亚非海上贸易活跃
B.
非洲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C.
战争加速亚非文化交往
D.
印度传统工业优势明显
【答案】
A
【解析】材料描述了公元
1
世纪印度洋上的商品贸易状况,大量的土特产品通过船队往来于非洲于印度之间,由此可推断,此时亚非的海上贸易活跃,
A
项正确;往来商品包括农产品和手工制品,但不能说明非洲农业
【历史】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