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古学家在吉萨金字塔工匠村发现的铭文中有记载:工人分为工匠队与劳工队,每日配发面包、洋葱与啤酒。此铭文最能说明当时古埃及
A.
法老神权至高无上
B.
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C.
农业技术水平高超
D.
对外贸易发展繁荣
【答案】
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铭文中提到工人被分为工匠队与劳工队,这表明古埃及在组织和管理大型工程项目时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结构。此外,每日配发食物也说明了古埃及在后勤保障方面的能力,
B
项正确;虽然法老在古埃及社会中确实拥有极高的地位,但铭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法老的神权或宗教活动,排除
A
项;铭文中提到配发面包、洋葱和啤酒,这些食物的生产需要一定的农业技术。然而,题目的重点在于工人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农业技术本身,排除
C
项;铭文中没有提到任何面包、洋葱与啤酒来自外贸,无法得出对外贸易发展繁荣,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其产生的地点在下图中对应的区域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位于
B
处,
B
项正确;
A
处是古代非洲、
C
处是古代印度、
D
处是古代中国,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3.
《摩奴法典》第
10
章写道:
“
吠舍若放弃耕植而学诵经,国王应没收其产,婆罗门拒授其知识,因他生来不洁。
”
一农夫叹道:
“
我儿想当祭司,却被鞭打驱赶!
”
这体现了种姓制度
A.
靠战争扩大阶层流动
B.
用宗教区别职业贵贱
C.
借税收平衡贫富差距
D.
以法律强化阶层隔离
【答案】
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的一部法律文献,规定吠舍只能从事农业生产,不能充当祭司。这就以法律的形式将不同种姓的地位、职业差别固定下来,强化了阶层隔离,
D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战争,也没有提到通过战争来改变种姓地位,排除
A
项;祭司的职业高贵、农民的职业低贱,这是因为不同种姓的贵贱差别,根本上反映的是种姓制
(历史试题试卷)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