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下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期末试卷 2025年 2024年 格式: DOCX   28页   下载:1   时间:2025-06-23   浏览:10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2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安徽省滁州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毛诗大序》, 一 般 认 为 ,此序综合了先秦及两汉儒家的诗学理论,非成于一人一时。它不仅是解释《诗经》的总纲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诗学理论的根基,对中华民族诗学传统和诗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诗大序》开篇即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是语言表达,重在诗的形式美;但诗只有形式美,缺少心、志、情的支撑则成为无生命的形式,如同木偶、纸花,虽则逼真绚丽,终不能感发人心。南朝诗以“绮丽”著称,当时刘批评“辞人爱奇,饰羽尚画,文绣悦,离本弥甚”(《文心雕龙•(序志)》)。可见诗歌的美首先取决于内容美。 古人认为心是主思维和情感的器官,情乃心之所发。《孟子•公孙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认为,相从心生,人若以志帅气,德性便会由内而外。因此,诗为“志之所之”,表现的是道德之心的发用;道德之心是内在的,其发用于外便表现为“情”。所以,《毛诗大序》所谓的“情”,并非指反映个人卑污欲望的私情,而是由志发出的情,是合乎德性的情。心、志、情之间的关系是,情发于志,志统帅心,志是心的升华,情是志的表现,所谓“诗言志”,其实就是“诗言情”。心、志、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不少学者认为是对《毛诗大序》“诗言志”的超越,代表了文学的自觉;其实亦不尽然。《毛诗大序》的情是“志之所之”的情,也就是道德充溢于内而发扬于外的情。诗言情固然不错,但无“志”字统领,这个情 有 可 能 流于淫僻邪荡。所以陆机《文赋》在提出“诗缘情”的同时,还提出“禁邪而制放”“漱六艺之芳润”,将“情”归结于儒家六经的约束,反对邪淫和放荡。总起来看,单言不受志约束的自我私情,在古典诗歌中虽然也有,如南朝的宫体诗,但这 绝 不 是中国诗学的主流。 诗以抒情为首义,读起来又铿锵悠扬,极富乐感,所以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感动人心。《毛诗大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段话堪称对数千年中华诗学精神最精彩的概括。中国传统讲求夫妻恩爱,丈夫对妻子要恩深义重,“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礼记•哀公问》),丈夫若对妻不爱不敬,则夫妻关系不会好。妻子对丈夫要忠贞守一,做一个贤妻良母。诗可以“经夫妇”,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