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七校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
单选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古代两河流域北部
的耶莫遗址
,被考古学家誉为
“
世界古代最典型的公社
”
,当地已经种植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旱作作物,驯养山羊、绵羊、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并制作陶器,出现了陶像。据此可知
A
.人类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B
.西亚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
.世界农耕文化呈现多元特征
D
.西亚地区已经初具国家雏形
2
.《摩奴法论》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其规定:
“
造物主创造了有用的动物之后委托吠舍来照管,而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
……
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
陀罗
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
。该规定旨在
A
.宣扬法律权威
B
.合理进行社会分工
C
.冲击种姓制度
D
.维护婆罗门的特权
3
.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以下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
.
亚历山大东征将古代
希腊文明带到东方
B
.希腊的神话传入西亚丰富了西亚神话内容
C
.阿拉伯人将其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D
.罗马商人于西汉时期到达洛阳与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4
.古罗马帝国时期,土葬的成本要远低于火葬。帝国初期流行土葬;公元
1
世纪后期,火葬达到鼎盛;从
3
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种葬俗的变化
A
.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B
.体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
C
.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D
.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
5
.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整个课程设置只有文法、算学、几何等几门基础学科。阿拉伯帝国文化传入欧洲后,英国、德国等公立学校的学科设计均与阿拉伯专科大学有内在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高等学校的课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学影响加入了天文学、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A
.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历程
D
.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6
.据统计,
1774
年至
1852
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
470
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
117
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
“
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
”
。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A
.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
C
.社会观念出现
【历史】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